大廠裁員超10000人,酒旅行業會否受到沖擊?
文章來源:轉載
作者:高松元有朋友開玩笑說,現在不但是大廠裁員,連“二廠”也在裁員。愛奇藝、B站緊跟著大廠的節奏,甚至有贊傳聞要裁員70%。這一波大廠裁員是緊跟地產裁員之后的又一波,不少酒旅行業的朋友擔心,這一輪裁員潮,會不會“蝴蝶效應”波及本來雪上加霜的酒旅行業?酒旅行業從業人員未來將何去何從?本文略作探討。
1.騰阿字裁員人數超萬關于大廠三個代表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的裁員傳聞,3月以來根本沒有停過,說的最夸張的是這三家公司裁員預計在10%-30%。
我們以最小的10%來算,目前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的員工分別是10萬、25萬、11萬,如果按照這個比例,這三個大廠裁員人數加起來近5萬人。最近這幾天,我特地向“廠”里的幾個內線打聽情況,一致反饋目前沒那么夸張,但是4-5%左右是有的,今年以來,三個大廠,加起來裁員人數肯定已經超過萬人了。
現在不但是大廠,第二梯隊的科技互聯網公司也在裁員,從年前的愛奇藝,到現在的B站和有贊。連年虧損的愛奇藝,年初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項目被擱置暫停,有的部門甚至被一鍋端。而最近傳聞的有贊,也在大幅裁員,并且裁員比例疑似中臺部門達到70%,新零售部門50%,教育部門全員裁撤,人員達2000人。有網友曬出了有贊裁員后,辦公桌上擺滿了電腦和還有一大箱工牌,據稱是被裁員工留下的。關于大廠裁員,這兩年是愈演愈烈,在國家層面提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和反壟斷以后,今年幾乎達到高潮。這里面例舉一個典型現象及案例——不少集中互聯網大廠的一線或者新一線城市法拍房數量明顯增長,由于裁員造成的斷供現象也越來越多。根據阿里拍賣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住宅用房法拍房數量為9000套,2018年2萬套,2019年50萬套,到2020年133萬套,2021年則高達168萬套。截至2022年2月20日,全國住宅用房法拍房數量已經到達175萬套!2021年相比2017年法拍房數量竟然增加了185倍!雖然法拍房并不都是因為大廠裁員造成的“蝴蝶效應”,但有專家斷言:斷供潮已經來了,2022年剛開年,四大行已經起訴20萬斷供房主,其中從大廠出來的貸款房主比例不小。
2.瑟瑟發抖的中高層垮塌裁員的始作俑者不止是大廠,地產集團其實是第一波流。去年下半年起,不少地產集團就開始施行了人員和組織優化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下半年以來,包括萬科、碧桂園、華潤置地、保利發展、世茂、新城、旭輝、河南建業、中南置地、陽光城、雅居樂、佳兆業、奧園等20余家公司不約而同地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以謀求變革。
2022年開年以來,房企集體求變的步伐加劇。以建業為例,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在媒體懇談會上將建業變革的外部背景概括為行業向管理紅利階段轉變,為此調整的一大方向就是組織瘦身,將以往臃腫、效率低下的五級架構精簡成三級架構。
春節以來,頭部100強房企,僅僅2個月的時間,已經有近40家,發生了高管人事變動,多位高管另謀“錢”途,中層以及基層員工就更不需多說了。對于酒旅行業來說,除了疫情原因,中高層流動超出往年,據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離職的職業經理人總經理級別就達到了78人,而旅企(不包括酒店集團)的中高層流動更是頻繁,超過180人。
包括大廠、地產集團、文旅酒店集團,這波裁員或者離職潮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中高層人才的垮塌。
先不論大廠,單我比較了解的地產集團和文旅酒店集團,高層職業經理人,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離職,七八成都找到了下家,有一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沒有公司搭理,還在持續焦慮中。但中層垮塌現象則更為嚴重,我一個文旅圈朋友,已經在家休息快1年了,用他的自我總結來說,對公司來說,中層很重要,但也沒有太強的不可替代性。
這就是所謂的35歲危機。這次的大廠和地產的裁員,為什么公司“下手”最狠的是中層和一些偽高層,是值得玩味的。一方面,出于降本增效,企業更傾向于裁那種干活少、拿錢多,時間長、資歷老的員工,中層首當其沖;另一方面,不少企業中層的工作能力以及敬業精神在地產和大廠紅利的年代,問題并不明顯,但是在緊縮時代,他們各方面都出現了“虛胖”綜合征,說的嚴重點就是德才不配位,不裁他們對上對下都說不過去。
大廠和地產集團中層人浮于事,混日子的現象確實存在,有的中層不但沒有做好公司的承重墻,更多只是承載著一個翻譯官的角色,在危機來臨之時,首當其沖受到治“裁”的只能是他們了。
3.酒旅行業的3個“蝴蝶”沖擊大廠也好,地產集團也好,裁員和變革,對酒旅行業的影響也是深遠的。觀察發現,主要會對酒旅行業產生3個“蝴蝶”式的沖擊。
其一、酒旅行業加速脫離地產“爸爸”。
我們都知道,這次裁員影響最大的是大廠的中層,35歲左右年紀的他們,面臨著斷供的壓力,有的直接就被法拍房了。以杭州為例,今年一季度即將過去,杭州二手房成交的表現,有點“慘不忍睹”。1月二手房成交3500套左右,2月二手房成交2000套左右,再加上3月的成交量,今年一季度杭州二手房總成交量(截止到3月28日下午)為9299套。 今年3個月的數據,還沒去年3月一個月多,說明了什么情況?!
這就是典型的蝴蝶效應,裁員使得購買商品房主力軍購買力下降,地產在緊縮時代下也逼著自己緊縮業務版圖,作為地產的下游多元化產業的重要布局——酒旅行業自然會受到沖擊。不過,近年來,酒旅行業特別是酒店行業一直努力在試圖擺脫對地產“爸爸”的依賴,回歸到靠酒店的運營管理和資產管理來盈利,這次改變或許并不是壞事。
其二、酒旅行業加速產品迭代。
酒旅行業雖然關聯著詩和遠方,但總體來說,還是偏傳統行業。傳統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經不起新時代變革和外在的沖擊,陳腐保守。近三年的疫情,我們看到倒下去的酒店和旅企,大部分還是傳統的單體和傳統景區、旅行社等,它們之所以哀鴻一片,不僅是在外因,而是里子也出了問題,曾經一招鮮吃遍天,庸惰不思進取,自然付出代價。
釣魚臺美高美集團董事兼副總裁劉亞寧曾在一次酒旅峰會上曾表示,“當下新興的群體迅速崛起,呈現出全新的旅游方式,形成新的需求。然而,與這些新需求背道而馳的,恰恰是目前酒店業的痛點,中國酒店已經出現了多店一面,百店一面,千店一面的情況,只有標準,缺乏特色!
復星旅游文化集團董事長兼CEO錢建農在接受空間秘探采訪時也表示,住宿旅游業要超越住宿概念,當今消費者對休閑度假的潛在期望是極其豐富的,這種需求不是簡單的品質住宿或觀賞美景或看一場秀所能概括的,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總和。
所以,疫情也好,裁員也罷,都在催生酒旅行業加速產品迭代,因為你不迭代,年輕人不來住,不來玩,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文旅產業加速變革重生是一種必然,文旅消費者無論從品位上還是從經濟上來看,都會更加重視品質,也會更加精細,一鍋亂燉的那種粗放式的消費模式會越來越少。
其三、酒旅行業謹防人才高速流失。
這是一個老問題,近些年在酒旅圈,遇到了太多高高在上的人,他們的眼睛永遠盯著投資回報率,好的物業項目,好的地段,收并購事件,但是卻很少關心酒旅行業的人才培養。
有專家分析,地產和大廠的裁員和人才流失,對酒旅行業并不是好事,因為這里面有一部分人多少完成了一些財富積累,這批人當中會有一部分成為中小微企業的創始人,他們被迫脫離過去的舒適區,又沒有更好適合他們的位置,他們可能成為一批有資金有經驗有影響力的創客。這些創業公司對酒旅行業的不少人才會有致命的吸引力,很可能造成一些傳統酒旅行業人才的高速流失。所以,一些陳腐的管理者們,確實該醒醒了,人才是一個企業的基石和命脈,本來企業里就有不少老兵殘將,還留不住年輕人,將會更加危險。
4.未來酒旅人才如何“進化”正因以上的種種危機,未來酒旅人必須“進化”,更好的理解和適應變革時代的發展。個人的3點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告別傳統思維,理解現代服務業。
酒旅行業都屬服務業,但是在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領域來看,這個行業一定會發展成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以個人消費服務為核心,所以無論對企業來講,還是對從業者來講,正確理解現代服務業尤為關鍵。
在艾瑞咨詢《2021年在線新經濟背景下的新職業與新就業發展白皮書》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相較于新技術和新產業,個人消費服務領域的新職業其就業靈活度更高、門檻更低、適用人群范圍更廣,也貢獻了最廣泛的就業機會,如跟我們日常購物、信息獲取息息相關的全媒體運營師、互聯網營銷師、互聯網音頻創作者等。
說得通俗點,就是未來的服務業,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不再僅僅是一個服務員,而是一個運營復合人才,尤其是年輕客群愛玩的那一套,你都得會玩,這樣才會跟他們產生黏性。以酒店為例,酒店業重心將回歸到酒店本身的運營管理。旅游住宿業將注入更多豐富的內涵,即“住宿+X”,這里的“X”的含義包括了人、美食、文化、野奢、習俗、信仰、歷史和傳承等豐富的內容。
第二、培養遺忘能力,做自己的知識富翁。
大轉型時代,要成為弄潮兒,除了擁抱終身學習,還要學會遺忘。盡快遺忘那些已經被證明不適用的經驗和觀念,這樣才有助于加速思想的新陳代謝。技術和商業模式迭代特別快,觀念的迭代卻很慢。不少人會沉迷于自己故有認知當中,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教條主義、官僚主義,人見人嫌的“老家伙”,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被自己之前的成功所拖累。我們必須承認一個殘酷的事實,在變局面前,經驗可能不再是資產,還可能是負債。所以,必須學會遺忘,遺忘是稀缺能力,只有遺忘才能找回學習的能力。
酒旅行業確實要向大廠和地產行業學習,房企轉型進行時,核心管理層漸趨年輕化,其實背后就是為了某種“遺忘”。不久前,40歲的陳序平接過龍湖集團首席執行官的接力棒,掌舵這家年銷售額超過2900億元的地產企業。龍湖為什么有膽量啟用“年輕人”,或許就是“遺忘”的能力。
除了遺忘,還要做自己的知識富翁。必須承認,在有形經濟向無形經濟的大轉型中,知識工作者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財富。無論是后新冠時代的大轉型,還是科技快速迭代帶來的大轉變,越來越需要完備的知識儲備,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廣博多元的視野,以及基于不斷思想碰撞的大膽試驗。當然,要成為知識富翁,需要四方面的儲備:擁有全球視野、善于跨界思考、擁抱長期主義和多元視角、保持好奇心。
第三、論語與算盤,找到工作的意義。
工作的意義是什么?一度以來,我們的企業,大部分年輕人,把工作的意義都簡單功利地歸結為“掙錢”!對于企業來講,一心掙更多的錢,才不會關心員工幸福、社會責任以及商業倫理,對于員工來講,只要能掙到錢,強者不擇手段,貪得無厭,弱者學會糊弄到躺平,再到摸魚,過早的職業倦怠和隨波逐流。
這樣的功利價值觀直接導致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失衡。去年年底,騰訊IEG一位優秀的客戶端引擎負責人意外身故(抑郁癥)。2022年1月,騰訊應屆生怒懟管理層,批判加班文化;2月,B站審核員工春節加班猝死;僅半個月后,字節員工在健身房猝死。
不過,在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下,一些變化正在發生,曾經被推崇的996文化,正在被圍追堵截,中國多地正在對超時加班問題加大整治力度。3月份以來,已經至少有北京、山東、安徽、河南、廣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9個省份人社部門宣布,集中排查整治超時加班問題。
現在,“1065”(即早上10點上班,晚上6點下班,一周工作5天)、1075(即早上10點上班,晚上7點下班,一周工作5天)工作制陸續開始在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的業務部門推行。重新重視年輕人職場生態、關注員工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成為大廠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關于工作的意義,最近在讀日本企業之父澀澤榮一的代表作《論語與算盤》,深受啟發。日本企業有一個普遍特點,就是不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企業高管的工資與普通工人工資的差距比英美要低很多。日本企業不以短期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企業經營風險也較低,所以日本的長壽企業也比較多。
日本企業制度的這些特征與其歷史形成的商業倫理精神有比較大的關系,明治維新時期的澀澤榮一被認為是日本現代資本主義之父,他一生創辦了500多家公司。他的這本《論語與算盤》對日本企業界影響很大,里面有個核心觀點,就是儒家精神與西方經濟倫理結合,指出儒家文化并不反對賺錢,只是反對見利忘義,“論語”與“算盤”并不矛盾,義利可以合一。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也深受啟發,他表示,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普通員工,工作的意義離不開“敬天愛人,先利后義”!——這些觀點,或許是我們國內的一些只知道掙錢的企業家和更多的職場者必須反思的,我們是不是走的太快了?忘記了靈魂的顏色!
酒店管理咨詢公司| CHADA室內建筑設計|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凱逸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滬ICP備18012157號-1 網站地圖
滬公網安備 31010502004944號
大廠裁員超10000人,酒旅行業會否受到沖擊?
文章來源:轉載
作者:高松元
有朋友開玩笑說,現在不但是大廠裁員,連“二廠”也在裁員。愛奇藝、B站緊跟著大廠的節奏,甚至有贊傳聞要裁員70%。這一波大廠裁員是緊跟地產裁員之后的又一波,不少酒旅行業的朋友擔心,這一輪裁員潮,會不會“蝴蝶效應”波及本來雪上加霜的酒旅行業?酒旅行業從業人員未來將何去何從?本文略作探討。
1.騰阿字裁員人數超萬
關于大廠三個代表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的裁員傳聞,3月以來根本沒有停過,說的最夸張的是這三家公司裁員預計在10%-30%。
我們以最小的10%來算,目前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的員工分別是10萬、25萬、11萬,如果按照這個比例,這三個大廠裁員人數加起來近5萬人。最近這幾天,我特地向“廠”里的幾個內線打聽情況,一致反饋目前沒那么夸張,但是4-5%左右是有的,今年以來,三個大廠,加起來裁員人數肯定已經超過萬人了。
現在不但是大廠,第二梯隊的科技互聯網公司也在裁員,從年前的愛奇藝,到現在的B站和有贊。連年虧損的愛奇藝,年初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項目被擱置暫停,有的部門甚至被一鍋端。而最近傳聞的有贊,也在大幅裁員,并且裁員比例疑似中臺部門達到70%,新零售部門50%,教育部門全員裁撤,人員達2000人。有網友曬出了有贊裁員后,辦公桌上擺滿了電腦和還有一大箱工牌,據稱是被裁員工留下的。
關于大廠裁員,這兩年是愈演愈烈,在國家層面提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和反壟斷以后,今年幾乎達到高潮。這里面例舉一個典型現象及案例——不少集中互聯網大廠的一線或者新一線城市法拍房數量明顯增長,由于裁員造成的斷供現象也越來越多。根據阿里拍賣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住宅用房法拍房數量為9000套,2018年2萬套,2019年50萬套,到2020年133萬套,2021年則高達168萬套。截至2022年2月20日,全國住宅用房法拍房數量已經到達175萬套!2021年相比2017年法拍房數量竟然增加了185倍!雖然法拍房并不都是因為大廠裁員造成的“蝴蝶效應”,但有專家斷言:斷供潮已經來了,2022年剛開年,四大行已經起訴20萬斷供房主,其中從大廠出來的貸款房主比例不小。
2.瑟瑟發抖的中高層垮塌
裁員的始作俑者不止是大廠,地產集團其實是第一波流。去年下半年起,不少地產集團就開始施行了人員和組織優化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下半年以來,包括萬科、碧桂園、華潤置地、保利發展、世茂、新城、旭輝、河南建業、中南置地、陽光城、雅居樂、佳兆業、奧園等20余家公司不約而同地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以謀求變革。
2022年開年以來,房企集體求變的步伐加劇。以建業為例,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在媒體懇談會上將建業變革的外部背景概括為行業向管理紅利階段轉變,為此調整的一大方向就是組織瘦身,將以往臃腫、效率低下的五級架構精簡成三級架構。
春節以來,頭部100強房企,僅僅2個月的時間,已經有近40家,發生了高管人事變動,多位高管另謀“錢”途,中層以及基層員工就更不需多說了。對于酒旅行業來說,除了疫情原因,中高層流動超出往年,據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離職的職業經理人總經理級別就達到了78人,而旅企(不包括酒店集團)的中高層流動更是頻繁,超過180人。
包括大廠、地產集團、文旅酒店集團,這波裁員或者離職潮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中高層人才的垮塌。
先不論大廠,單我比較了解的地產集團和文旅酒店集團,高層職業經理人,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離職,七八成都找到了下家,有一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就甚至沒有公司搭理,還在持續焦慮中。但中層垮塌現象則更為嚴重,我一個文旅圈朋友,已經在家休息快1年了,用他的自我總結來說,對公司來說,中層很重要,但也沒有太強的不可替代性。
這就是所謂的35歲危機。這次的大廠和地產的裁員,為什么公司“下手”最狠的是中層和一些偽高層,是值得玩味的。一方面,出于降本增效,企業更傾向于裁那種干活少、拿錢多,時間長、資歷老的員工,中層首當其沖;另一方面,不少企業中層的工作能力以及敬業精神在地產和大廠紅利的年代,問題并不明顯,但是在緊縮時代,他們各方面都出現了“虛胖”綜合征,說的嚴重點就是德才不配位,不裁他們對上對下都說不過去。
大廠和地產集團中層人浮于事,混日子的現象確實存在,有的中層不但沒有做好公司的承重墻,更多只是承載著一個翻譯官的角色,在危機來臨之時,首當其沖受到治“裁”的只能是他們了。
3.酒旅行業的3個“蝴蝶”沖擊
大廠也好,地產集團也好,裁員和變革,對酒旅行業的影響也是深遠的。觀察發現,主要會對酒旅行業產生3個“蝴蝶”式的沖擊。
其一、酒旅行業加速脫離地產“爸爸”。
我們都知道,這次裁員影響最大的是大廠的中層,35歲左右年紀的他們,面臨著斷供的壓力,有的直接就被法拍房了。以杭州為例,今年一季度即將過去,杭州二手房成交的表現,有點“慘不忍睹”。1月二手房成交3500套左右,2月二手房成交2000套左右,再加上3月的成交量,今年一季度杭州二手房總成交量(截止到3月28日下午)為9299套。 今年3個月的數據,還沒去年3月一個月多,說明了什么情況?!
這就是典型的蝴蝶效應,裁員使得購買商品房主力軍購買力下降,地產在緊縮時代下也逼著自己緊縮業務版圖,作為地產的下游多元化產業的重要布局——酒旅行業自然會受到沖擊。不過,近年來,酒旅行業特別是酒店行業一直努力在試圖擺脫對地產“爸爸”的依賴,回歸到靠酒店的運營管理和資產管理來盈利,這次改變或許并不是壞事。
其二、酒旅行業加速產品迭代。
酒旅行業雖然關聯著詩和遠方,但總體來說,還是偏傳統行業。傳統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經不起新時代變革和外在的沖擊,陳腐保守。近三年的疫情,我們看到倒下去的酒店和旅企,大部分還是傳統的單體和傳統景區、旅行社等,它們之所以哀鴻一片,不僅是在外因,而是里子也出了問題,曾經一招鮮吃遍天,庸惰不思進取,自然付出代價。
釣魚臺美高美集團董事兼副總裁劉亞寧曾在一次酒旅峰會上曾表示,“當下新興的群體迅速崛起,呈現出全新的旅游方式,形成新的需求。然而,與這些新需求背道而馳的,恰恰是目前酒店業的痛點,中國酒店已經出現了多店一面,百店一面,千店一面的情況,只有標準,缺乏特色!
復星旅游文化集團董事長兼CEO錢建農在接受空間秘探采訪時也表示,住宿旅游業要超越住宿概念,當今消費者對休閑度假的潛在期望是極其豐富的,這種需求不是簡單的品質住宿或觀賞美景或看一場秀所能概括的,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的總和。
所以,疫情也好,裁員也罷,都在催生酒旅行業加速產品迭代,因為你不迭代,年輕人不來住,不來玩,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文旅產業加速變革重生是一種必然,文旅消費者無論從品位上還是從經濟上來看,都會更加重視品質,也會更加精細,一鍋亂燉的那種粗放式的消費模式會越來越少。
其三、酒旅行業謹防人才高速流失。
這是一個老問題,近些年在酒旅圈,遇到了太多高高在上的人,他們的眼睛永遠盯著投資回報率,好的物業項目,好的地段,收并購事件,但是卻很少關心酒旅行業的人才培養。
有專家分析,地產和大廠的裁員和人才流失,對酒旅行業并不是好事,因為這里面有一部分人多少完成了一些財富積累,這批人當中會有一部分成為中小微企業的創始人,他們被迫脫離過去的舒適區,又沒有更好適合他們的位置,他們可能成為一批有資金有經驗有影響力的創客。這些創業公司對酒旅行業的不少人才會有致命的吸引力,很可能造成一些傳統酒旅行業人才的高速流失。所以,一些陳腐的管理者們,確實該醒醒了,人才是一個企業的基石和命脈,本來企業里就有不少老兵殘將,還留不住年輕人,將會更加危險。
4.未來酒旅人才如何“進化”
正因以上的種種危機,未來酒旅人必須“進化”,更好的理解和適應變革時代的發展。個人的3點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告別傳統思維,理解現代服務業。
酒旅行業都屬服務業,但是在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領域來看,這個行業一定會發展成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以個人消費服務為核心,所以無論對企業來講,還是對從業者來講,正確理解現代服務業尤為關鍵。
在艾瑞咨詢《2021年在線新經濟背景下的新職業與新就業發展白皮書》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相較于新技術和新產業,個人消費服務領域的新職業其就業靈活度更高、門檻更低、適用人群范圍更廣,也貢獻了最廣泛的就業機會,如跟我們日常購物、信息獲取息息相關的全媒體運營師、互聯網營銷師、互聯網音頻創作者等。
說得通俗點,就是未來的服務業,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不再僅僅是一個服務員,而是一個運營復合人才,尤其是年輕客群愛玩的那一套,你都得會玩,這樣才會跟他們產生黏性。以酒店為例,酒店業重心將回歸到酒店本身的運營管理。旅游住宿業將注入更多豐富的內涵,即“住宿+X”,這里的“X”的含義包括了人、美食、文化、野奢、習俗、信仰、歷史和傳承等豐富的內容。
第二、培養遺忘能力,做自己的知識富翁。
大轉型時代,要成為弄潮兒,除了擁抱終身學習,還要學會遺忘。盡快遺忘那些已經被證明不適用的經驗和觀念,這樣才有助于加速思想的新陳代謝。技術和商業模式迭代特別快,觀念的迭代卻很慢。不少人會沉迷于自己故有認知當中,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教條主義、官僚主義,人見人嫌的“老家伙”,跟不上時代的變化,被自己之前的成功所拖累。我們必須承認一個殘酷的事實,在變局面前,經驗可能不再是資產,還可能是負債。所以,必須學會遺忘,遺忘是稀缺能力,只有遺忘才能找回學習的能力。
酒旅行業確實要向大廠和地產行業學習,房企轉型進行時,核心管理層漸趨年輕化,其實背后就是為了某種“遺忘”。不久前,40歲的陳序平接過龍湖集團首席執行官的接力棒,掌舵這家年銷售額超過2900億元的地產企業。龍湖為什么有膽量啟用“年輕人”,或許就是“遺忘”的能力。
除了遺忘,還要做自己的知識富翁。必須承認,在有形經濟向無形經濟的大轉型中,知識工作者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財富。無論是后新冠時代的大轉型,還是科技快速迭代帶來的大轉變,越來越需要完備的知識儲備,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廣博多元的視野,以及基于不斷思想碰撞的大膽試驗。當然,要成為知識富翁,需要四方面的儲備:擁有全球視野、善于跨界思考、擁抱長期主義和多元視角、保持好奇心。
第三、論語與算盤,找到工作的意義。
工作的意義是什么?一度以來,我們的企業,大部分年輕人,把工作的意義都簡單功利地歸結為“掙錢”!對于企業來講,一心掙更多的錢,才不會關心員工幸福、社會責任以及商業倫理,對于員工來講,只要能掙到錢,強者不擇手段,貪得無厭,弱者學會糊弄到躺平,再到摸魚,過早的職業倦怠和隨波逐流。
這樣的功利價值觀直接導致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失衡。去年年底,騰訊IEG一位優秀的客戶端引擎負責人意外身故(抑郁癥)。2022年1月,騰訊應屆生怒懟管理層,批判加班文化;2月,B站審核員工春節加班猝死;僅半個月后,字節員工在健身房猝死。
不過,在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下,一些變化正在發生,曾經被推崇的996文化,正在被圍追堵截,中國多地正在對超時加班問題加大整治力度。3月份以來,已經至少有北京、山東、安徽、河南、廣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9個省份人社部門宣布,集中排查整治超時加班問題。
現在,“1065”(即早上10點上班,晚上6點下班,一周工作5天)、1075(即早上10點上班,晚上7點下班,一周工作5天)工作制陸續開始在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的業務部門推行。重新重視年輕人職場生態、關注員工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成為大廠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關于工作的意義,最近在讀日本企業之父澀澤榮一的代表作《論語與算盤》,深受啟發。日本企業有一個普遍特點,就是不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企業高管的工資與普通工人工資的差距比英美要低很多。日本企業不以短期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企業經營風險也較低,所以日本的長壽企業也比較多。
日本企業制度的這些特征與其歷史形成的商業倫理精神有比較大的關系,明治維新時期的澀澤榮一被認為是日本現代資本主義之父,他一生創辦了500多家公司。他的這本《論語與算盤》對日本企業界影響很大,里面有個核心觀點,就是儒家精神與西方經濟倫理結合,指出儒家文化并不反對賺錢,只是反對見利忘義,“論語”與“算盤”并不矛盾,義利可以合一。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也深受啟發,他表示,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普通員工,工作的意義離不開“敬天愛人,先利后義”!
上一篇:一切皆文旅:中國文旅行業十大趨勢——這些觀點,或許是我們國內的一些只知道掙錢的企業家和更多的職場者必須反思的,我們是不是走的太快了?忘記了靈魂的顏色!
下一篇:國際化+網絡化:本土星級酒店發展的必由之路